My Year Of 2018

2018就这样过去了,从参加工作到现在,也工作也一年多了,现在自己也不再像刚毕业一样,在面对工作生活中的出现的一些麻烦问题慌张,不知所措,但是同时也要面对更复杂和麻烦的问题;2018年初的时候自己定过一些目标,虽然并没有100%都完成掉,但是主线都是在向这个目标靠近;在这一年里自己也有很多对工作、生活、学习的思考。

2018的目标完成了多少?

2018goals 上图是当时在18年初定的目标,先说一说年初的时候为什么要定这些目标,第一个目标是每周做饭3次,这个当时主要是在工作后,一是觉得外卖难吃卫生情况很差,二是自己对做饭感兴趣,当时坚持过一段时间,周末基本上都会自己做一些吃的,但是每次开火做饭,后面切菜炒菜洗碗很费时间,后面就图方便自己做一些水果沙拉吃,基本上不吃外卖了,要么去店里吃,要么自己做一些沙拉吃;这个目标完成的其实不错。 第二个目标是当时的生活作息很差,晚上基本是都是1,2点睡,经常熬夜。对第二天影响很大,同时自己身体上也开始抗议,以前从来不长痘的,现在脸上也开始长痘,每天想23点30之前上床睡觉,其实对于现在来说挑战很大,基本上躺床上玩会儿手机,很快的就过了12点,在这一年里在睡觉前尽量把手机放在伸手拿不到的地方,玩手机的情况有很大改善。综合一年来平均来看,一般在晚上12点左右睡觉,平均睡眠时间在6个半小时左右;这里的话还是自己的自控力不好,但是看完《睡眠革命》之后,也改变了自己对睡眠的一些认识,这个在后面的文章会谈到。

第三个目标和工作息息相关,现在的工作集中在前端这块,项目组使用的前端技术栈是React,工作以后从事前端开发之后,才觉得以前对前端的认识实在太幼稚了,觉得前端不就是写写页面,没有什么技术含量,在学校的时候,很看不上前端,现在做了前端才发现,前端对于开发人员的学习能力、审美、沟通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,而且现在Web前端这块不再像我认识中的写写页面,更多的是在朝Web App发展,很多后端的业务逻辑放在了前端来做,前端这块承载的业务越来越重要。 Jeff AtwoodStackOverflow的创始人,在他的这篇博客The Principle of Least Power中自己提出了了一个Atwood’s Law —> any application that can be written in JavaScript, will eventually be written in JavaScript.,在自己入了前端的坑之后,感叹现在Javascript的社区的繁荣,基本上在浏览器里JS是绝对的王者,同时electron让JS有了编写桌面应用的能力,同时服务端的Node.js,移动端的React Native,看完这些,真的是倒吸一口凉气,真的想说学不动了。。。

在上面的目标中基本都是基于自己工作上用到的东西去学习,大致上来说在这一块的完成情况不错,阅读了React的事件系统和fiber相关的代码,自己也参照网上的资料实现了简单的Virtual Dom—>https://github.com/Soyn/virtualDOM,`CSS`这一块是弱项,`CSS`相比于`JS`,更加不讲“道理”,很多坑要踩了之后才能知道和理解,这一块基本是现在的工作基本是是写大量的`JS`,这一块虽然读了目标中的两本书,但是说实话,对于`CSS`的掌握并不好,这一点得自己多实践,多研究;`JS高程`今年前前后后读了两遍,不得不说,`JS高程`这本书应该每年拿出来读个一两遍;`HTTP`这一块正在学习,按照自己的规划在走;前端构建工具`Webpack`、`Gulp`、`Grunt`这一块,当时是因为自己在组里负责构建这一块,同时也做了一些优化的工作,当时对这一块想深入学习一下,但是从我自身目前的情况来说,现阶段学习这些并不是一个投入产出比高的事情,所以基本上这一块没有深入的学习。 上面基本上是自己在年初对自己的一些期望,总体来说完成度在70%左右,整体来说18年定的这些目标并不是什么完成难度很大的目标,但是并没有100%完成,刚好一年过去了,自己复盘一下。

一般来说我下班时间在18点半左右,回到家吃完饭大概在19点半左右,基本上我会在22点左右去洗漱,22点30左右上床睡觉,中间会有两个半小时的空闲时间,但是一般吃完饭,想着工作了一天,得犒劳一下自己,我一般会上Youtube看看我关注的博主的视频,然而得益于Youtube牛逼的推荐算法,我一般20点30或者21点,才能真正的投入到学习上,虽然每次知道自己在浪费时间,但是自己停不下来,白白的浪费一个半小时在无用的消遣上;这一块自己也在改进,慢慢的将时间压缩在30分钟左右;原来对自己定的计划是每天早上7点起来,想着可以在上班一个小时前,看一些书,但是基本上起不来;

waste time

如上图的数据,基本上每周会浪费掉12.5个小时左右,一年浪费了600个小时,换算成天来算的话,是25天,平时觉得没什么,其实仔细一算,浪费了不少时间,如果能有效的利用起来,其实能干好不少事;但是合理的消遣还是有些必要的,也许你会说,为什么把自己搞的这么累?工作了一天,休息不是很正常,emmmmm,其实我并不排斥休息娱乐,只是对于我来说过度了而已,本质上来说是自制力不够,同时,自己定目标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自制力,人类和动物最大的区别不是人会使用工具,而是人类懂得控制自己;个人有个人不同的看法,对于我自己来说,现在这个年龄是精力最好、学习能力最强的时候,娱乐和享受,是个人都很乐意,但是这些东西适度就好了,自己要懂得掌握这个度,如果定了目标,不管遇见什么样的困难,自己要尽力去完成,并且在做事的时候,不仅仅满足于完成,要把这件事做好,这是我自己对我自己的基本要求。

2018我的生活有哪些改变?

2018生活上比较大的一个的改变就是在下半年的时候,重新做回了单身狗,自己的感情的私事就不谈了;但是当自己回头再来审视这段感情的时候,其实感情这回事没有谁对谁错,只有合适不合适;也重新开始思考爱情和婚姻,其实从概率上来讲,全球70亿人左右,中国人口在14亿左右,你找到所谓的Mr/Mrs.Right的概率基本上是不可能的,所以我不再抱期望于能够遇见那个对的人。

另外的改变当然就是收入上升了,基本上在现在的城市里,不买房(也买不起)能够过的很爽,基本上自己喜欢的东西,不是特别贵的话的话自己也能很随意了,虽然比不上土豪,但是自己用自己挣的钱,能买自己喜欢的东西,养自己的爱好的感觉还是很爽的。

我今年觉得最大的改变是,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,从旁观者的角度去看自己,不再以自我的视角去认知这个世界,以前做事为人都是自己先入为主,把自己的视角带入进去,其实现在看来,这是很不对的,本身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,在合作做事情、社交上,多去聆听他人不同的想法,不急于反驳,本身目的是把事情做好,并不是要去争个高低,而且每个人的知识都是有边界,思考问题难免有疏忽和遗漏的地方,其实承认自己错了,并没有那么难。

在工作和生活中,这一年里我发现自己对情绪的管理做的并不好,本质上来说,就是是好面子,不愿面对自己的无知和不足,这里只有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,对于不同或者更好的东西要善于学习和接纳,负面情绪其实对于解决问题来说起不上任何作用,但是是个人都会有情绪,这也是人相比于机器来说的一大缺陷,人的产出和效率在不同的情绪下会有很大的差别,但是情绪是可以管理的,一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,一方面学习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。

2018我看了哪些书?

2018年看的书主要还是集中在技术方面,这里是自己的安身立命的本钱,另外看了一些技术以外的几本书,技术书我就不说了,在看过的几本非技术的书,我在这里介绍一下。

先说一下我挑选书的习惯,一般来说,对于书的选择,我会参考豆瓣的书评和豆瓣的推荐,同时在知乎上有很多推荐书的答案,从这些里面去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,剩下的挑选原则就是,去世的作家的评分高书>评分高的书,这里很有趣的点是,为什么优先选择去世的作家,因为从人类历史上来说,各种书多如牛毛,那些不优秀的作家的作品,早就淹没在历史中,留下的,大部分是经过很多人阅读,才能传到现在,时间其实给了你最好的挑选标准。

《激荡三十年》这本书是我在知乎上的某个答案上推荐的,本身我们90后其实对改革开放这个话题是没有这么敏感的,只记得初高中的历史课本上讲过,这本书从78年讲到08年,时间跨度30年,这里主要是以企业家、集体企业这个角度来讲述这段历史,其实短短的30年,中国在这段时间里发生着巨大的变革,从共产主义的理想到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,我们90后其实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,我们上一辈人,无不被这段历史的洪流裹挟着行走,也感叹上一代人的勤劳和艰苦奋斗,如果换做是我会到那个动荡的年代,我是不是能做的比他们好?

《软技能—代码以外的生存指南》这本书是通过豆瓣的推荐看到的,作者是John Sonmez,记得很早以前在Youtube上订阅过这个人的channel,但是基本上没看过,后面才发现这本书的作者和这个channel是同一个人,这本书怎么说呢,对于软件从业人员,我认为有价值的观点在于,软件开发人员要有从技术上跳出来的自觉,懂得营销自己,talk并不cheap,另外就是如果你是一个水平在行业平均水平的从业人员,在现今的行业待遇下,你注定会有一个不错的收入,但是要懂得如何管理自己这笔财富,而不是挥霍;另外作者对于工作的看法,也值得一读,我们大多数是在为雇主工作,很多人仅仅作为一个打工者的态度去做事,我以前也是这种想法,读完这本书之后,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这份工作,从作者的角度来看,要有为自己工作的态度去对待工作,想象一下你是你自己开的公司一件产品,雇主使用你公司的产品,你要做的是,打磨自己的产品,给雇主提供好的服务;另外就是作者对于退休的看法很有趣,也改变了我对财务自由的看法,作者认为如果你每个月的支出是3000,如果你除了工作之外的所得超过了3000,那么你就可以进入退休生活,辞掉你那fucking job,走向财务自由之路;看完这本书,还是增长了自己对工作、金钱、生活的看法,人总归要为自己而工作,具体怎样到达这个目标,我也在寻找和探索。

睡眠革命这本书是在知乎上看睡眠相关的答案发现的,不得不说,改变了我以前对8小时睡眠的看法,用科学的手段去调整自己睡眠,作者提出了R90的概念,就是以90分钟为周期来安排你的睡眠,每个人每天至少保证4周期的睡眠,最好每天是5个周期的睡眠,比如你想6点30起床,那么你得23点进入睡眠状态,那么往前推你最好22点30上床,保证在23点能够进入睡眠,如果你超过了23点睡,那么就推迟到下一个周期00:30睡,这里我自己也在实践这个做法,确实有效,同时也不在计较每天睡了几个小时,而是以周期来计算自己的睡眠,同时还有其他对睡眠有帮助的做法,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的作息习惯,推荐阅读和实践。

以上是我从非技术书中挑选出的几本我觉得值得读的书,总体来说18年并没有阅读很多技术以外的书,其实阅读这个习惯越早培养越好,特别是现在互联网的发展,让阅读触手可及,但是我不是指网络小说、爽文这些,这些对某些人来说有意义,对我而言我不会去阅读这些,阅读的时候其实也是跟着作者在思考自己、思考生活,如果有时间刷抖音、逛淘宝、追脑残剧,为什么不能腾些时间来阅读呢?说白了,阅读好的东西,并不能及时的给你有效的反馈,通常那些对你马上有正反馈,短效而无用的东西,我一贯保持远离的态度。

2018有哪些推荐的东西?

这里主要推荐我今年发现的一些不错的东西:

  • 今年开始在听一些播客,在谷歌的不错的中文播客的时候偶然发现了得意忘形这个播客,作者是张潇雨,人大毕业,华尔街高盛出身,经常和另一个斯坦福的何峰一起做节目,基本上一期在一个小时左右,我一般在跑步的时候听,作者和作者的朋友,基本上都是有很好的东西方教育背景的,如果有听播客的习惯可以关注一下这个节目,听听世人眼中的投行精英、牛逼闪闪的名校的人是怎样的态度去对待这个世界:得意忘形
  • 今年还发现了一些很厉害的的视频博主,这两年视频自媒体很火,Vlog也属于这一种,自己对摄影视频这块也有兴趣,经常看一些博主拍的视频,下面是值得推荐的一些博主:

    • SandyflareB站up主Sandyflare,辞职做自媒体,视频的故事性,剪辑,调色都不错,像他自己的B站介绍一样,一个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,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酷的东西了。
    • 罗磊的博客这个是我大四的时候一直关注的博主,以前是阅文集团的前端开发,大学读的是文科,自学的前端,骑行过西藏,前段时间阅文上市,好像期权兑现了,辞职创业,现在全职做自媒体。
    • 影视飓风视频大拍档这两个是搞自媒体的大佬,主要是讲视频拍摄的一些tips,对拍摄视频感兴趣的可以看一看
    • Peter McKinnonYoutube上非常厉害的视频博主,每次视频开头就是一句“PWhat’up everybody”, 视频的质感和节奏都很好,B站上好像有从Youtube搬运过来的。
  • 每天在工作之前,我推荐使用Trello看板工具来管理自己每天要干的事情,将每天做的事记录下来,这样每周写周报也有得写;同时其他的工作之外的活动,可以使用google calendar,用来安排自己每天要做的事,周末的时候用google calendar安排活动,每周或者每月都可以看到自己的时间花费,便于调整和重构自己的计划。

我每年都会对前一年做总结,不是矫情,只是自己要对自己负责,经常复盘,发现自己的问题,及时修正,同时写文章也是在创作,写作的过程也是和自己交流的过程;上次听得意忘形说到死亡的话题,谈到作家博尔赫斯在他的小说《永生》中写道,死了,就像水消失在水中,人们对生命的延续,一般来说有三种形式,第一种是认为神会来救赎你;第二个是浪漫主义,认为爱会让生命永恒;第三种就是创作作品,即使你人已经消失,但是你的作品会留下。 新的一年,对自己也有不同的期待,以前看过一个电影影评《降临》(原著小说《你一生的故事》),科学家和外星人交流,科学家试图弄懂外星人的文字的含义,当她精通了外星人的语言之后,她从女儿的出生看到了女儿未来的每一天直到死去,如果换做是你,你能提前知道结局,你会怎样去选择?或者是你还有选择吗?

如果是我的话,我会选择不去知道结局,现在的你是过去的你成就的,未来交给时间。


兴趣遍地都是,坚持和持之以恒才是稀缺的


Written by@wang yao
I explain with words and code.

GitHub